賀!!本網站榮獲國立臺中教育大學104年度創意教學媒體獎-系統性教材
HELLO, Taiwan
我來了!
說到臺灣你會想到什麼呢?
除了首都臺北,被譽為臺灣美食之都的臺中你也不能錯過喔!
本書結合臺中特色文化與在臺灣旅遊最實用的會話、語法及詞彙。
搭配多媒體教材,讓我們來上一堂"有聲有色"華語課吧!

研製理念
隨著學習華語的人數愈來愈多,有好的教材是不僅能讓華語教師上課得心應手,還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最大的學習成效。拜華語學習熱所賜,近幾年來,為海外華裔子弟和非華語母語學生來台參與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活動的各大專院校、華語教育機構等如雨後春筍般地相繼舉辦。不論在臺灣或是中國大陸,培育並投入華語教材編撰的人才逐年增加,針對海外系所開授的華語課程或臺灣的華語中心課程所設計、出版的系列教材也越來越多元化,不過不同於前述的正規或非正規華語課程,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的活動屬於遊學性質成分居多,通常安排半天在教室內的華語學習,半天及假日則安排戶外教學行程,體驗臺灣特有的文化及風俗民情。活動期間短則一週,長則三到四週不等,就課時而言,遠不及相關系所和華語中心提供的課程時數。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以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課程為主而設計的教材鮮少,使得華語教師常有的經驗是使用的教材整本根本教不完,又缺乏「華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重視在地化的精神,所以為能讓參與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活動的學生體驗真實生活華語的學習,華語教師也必須費盡心思製作上課用書以外的補充教材,或者直接自己製作上課用教材以符合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這類短期遊學課程活動的需要。
有鑑於此,本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於今年2014年8月,首次與美國的一所中文學校聯合主辦「暑期來臺華語夏令營暨台灣文化教育參訪活動」。為了符合本次及未來每年合作辦理這類課程及活動的需要,本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師生研發了第一本針對中學以上的海外華裔子弟及外籍人士適用,結合華語與在地文化體驗的中高級觀光華語教材《歡喜遊臺灣-臺中篇》(Happy travel in Taiwan-Chapter Taichung)。未來將視課程活動的延續性,持續研發臺灣各地各篇的系列教材,期能提供一套針對來臺參與華語冬令營或夏令營課程活動的莘莘學子適用的華語文化及旅遊的教材。
預期效益
本研究團隊研發的《歡喜遊臺灣-臺中篇》是以針對中學以上的海外華裔子弟及外籍人士適用,結合華語與在地文化體驗的中高級觀光華語教材。首次試用,就得到不錯的評價。例如對教材內容呈現方式多元化;教材內容組織由淺入深;教材內容難易度適中;教材字體大小、行距、字間規格符合學習者、教材尺寸大小合宜、教材內容的文句使用考量學生理解程度、教材內容的文句長短適中且流暢、教材內容的文法結構易理解等,都有75%達滿意到非常滿意,其中學生對教材內容的選取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則有100%達滿意以上的程度。不過,誠如H. D. Brown在其出版的《語言課程的要素:系統性取向的課程發展》(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一書中提到:「在語言教學上,沒有一本十全十美的教科書,編撰教材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與本系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合作的華語冬(夏)令營課程及文化參訪活動,除了美國之外,尚有泰國的學校。因此,未來將持續以本教材作為主教材,提供這類課程活動的師生使用,並從師生的回饋中編修本教材,使其趨於完備,同時也與出版社洽談出版合作事宜,為臺灣的華語文教學領域,增添一本適合華語冬(夏)令營課程活動使用的在地化教材。
研製架構
基於本教材的研製理念,研製架構將以研製的流程及內容架構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製流程
首先,本研究團隊依教、學需求,確定教材方向與研製理念,接著著手撰寫研製理念、架構、預期效益與回饋機制,之後便依此進行小組工作分配,隨即撰擬教材的草稿、討論與編修,經半年的時間,《歡喜遊臺灣-臺中篇》的六課初稿完成,並於2014年的8月試用,並根據初次的師生回饋後再次編修。目前除了與出版社洽談出版合作事宜,本研究團隊也已開始建置網站,讓本教材使用無遠弗屆。
(二)內容架構
《歡喜遊臺灣-臺中篇》(Happy travel in Taiwan-Chapter Taichung)共有六課:第一課〈臺中特色小吃〉、第二課〈美術館一日遊〉、第三課〈臺灣元寶〉、第四課〈臺灣民俗活動〉、第五課〈臺中大坑農場體驗〉、第六課〈成語說故事〉。每課的架構依序有生詞、短文、會話、句型語法、綜合練習、文化動動腦及短文寫作(圖2)。
生詞部分,主要參考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頒訂的《華語八千詞》和中國大陸國家漢辦出版的《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之中高級程度的詞彙,從中挑選符合各課短文及會話內容以決定學生應學的生詞。短文部分,主要根據各課的主題和選定的生詞來編寫。會話部分,主要根據各課主題和短文,本研究團隊從自身經驗出發,反覆揣摩回想臺灣人會表現出的口語對話形式,編寫與真實生活情境一致的會話內容。句型語法部分,主要參考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進階高階華語文能力測驗常考之句型語法和中國大陸國家漢辦出版的《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之中高級程度的語法,並根據短文和會話內容挑選出重要且常用的語法句型和造句練習。綜合練習部分,主要根據各課短文內容來編寫詞彙語法和閱讀理解的練習題。文化動動腦部分:主要根據各課主題及短文內容延伸出跨文化議題,提供師生在課堂上有機會思考、討論不同文化間的異同,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短文寫作部分,主要提供中高級的華語學生能把各課所學融會貫通後撰寫成文,訓練其華語寫作能力。
為能讓學生在不受時空環境限制下,配合自己的時間,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本研究團隊也建置了《歡喜遊臺灣-臺中篇》的學習網站。本網站架構主要有電子書、動畫篇、電玩篇、測驗評量四種型態。電子書的部分,主要有線上版,並提供PDF檔、聲音檔讓學生下載,反覆聆聽和學習。動畫篇的部分,主要基於情境學習和多媒體認知負荷理論,把各課的會話內容製作成影片動畫,讓學生能藉由觀看影片動畫的劇情而提升其聽力理解能力。電玩篇的部分,主要基於遊戲融入華語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也能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透過闖關遊戲達到學習華語的目的。測驗評量的部分,旨在讓師生在每一課的教、學之後,驗收其成果。從學生的測驗評量結果,一方面反思華語教師的教學是否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以決定是否需要改善、精進自我的華語教學,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自己是否把所學的華語知識、技能都有效吸收了,檢視自己的華語學習策略是否適合自己,抑或需要調整,以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線上問卷
圖片來源:Doki
線上留言
COPYRIGHT © 2015 by Ikucacall, ㄧ酷數位華語工作室 |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